close

    自接觸單眼以來,並沒換過多少顆鏡頭,真正把玩過的老鏡頭也不多,所以以前根本不知道 Takumar 是什麼。有一天谷銘從他們家日式建築的倉庫裡,翻出了一台老相機和三顆老鏡頭,自此才開始認識 Takumar 這大有來頭的代表意義。

 

 

  Takumar 這七個字,被譯成「大庫馬」,但是更多人喜歡取自他的斜音,稱他作「大姑媽」,無論是 大庫馬 也好;大姑媽 也好,基本上 Takumar 的存在,已經是一種意義,這個意義得從他的歷史沿革來說起。

  說到 Takumar 許多人可能跟我一開始一樣很陌生;但是若提到 Pentax 大家一定耳熟能詳,起碼現在市場上關於 Pentax K-7、K-m、K-x、K-r、K-5 的廣告和使用者,不在少數,而 Pentax 和 Takumar 有很深的歷史淵源。若用某種牽連來形容 Takumar 和 Pentax 的關係,應該可以譬如養父子的關係,Pentax 的血源雖非出自 Takumar,但是卻是由 Takumar 讓 Pentax 發揚光大。

 

takumar大集合

 

 

 

一、旭光學的源起:
    Pentax 的前身:Asahi Kogaku Goshi Kaisha 成立於 1919 年,在當時,只是一家生產電影放映機的小型代工廠,西元 1930's 開始為 Minolta、Konica 等公司的前身,生產放映機鏡頭。

創業初期的旭光學並不生產相機,而是間製造眼鏡鏡片的公司,之後開始製造電影放映鏡頭,1931年開始與小西六(之後的Konica)以及千代田光學精機(之後的Minolta)合作,為其相機設計、生產鏡頭。

    西元 1935 年,社長松本三郎( Saburo Matsumoto )在研究 135 單反規格後,認為 135mm 片幅單反將成潮流,便計畫發展 135 單反系統,但可惜,因爆發第二次大戰而延宕中止...。

後來由於隨著日本的軍國化以及戰爭的關係旭光學開始為軍隊生產軍需品。旭光學從此開始製造雙眼望遠鏡,並為三和商會的迷你相機生產鏡頭。該兩項產品都在市場上大受歡迎,而這次成功更使旭光學邁向另一個階段的挑戰。

    戰後,西元 1948 年,松本三郎創立 Asahi Optical Company,即旭光學。並且延攬吉田信行(Nobuyuki Yoshida)和鈴木良平(Ryohe Suzuki)投入單反的開發,西元 1950 年,發表了 Asahiflex I ,採用 37mm 的螺牙接環,但尚無五稜鏡取景設計。同時發表標準鏡頭:Kogaku Takumar 50mm f3.5,而鏡頭的命名 Takumar ,乃為紀念日本著名的攝影師 Takuma Kajiwara,也就是松本三郎的叔父

爭結束時,失去了工廠及大部分員工的旭光學實際上已經是解散狀態。當時的社長松本三郎帶著所剩無幾的員工與新進員工希望重建公司。戰後的旭光學,靠著雙眼望遠鏡的鏡片加工重新站穩腳步。1948年5月,搭上日全蝕觀測風潮於北海道推出的低價望遠鏡獲得了市場極大的迴響,進而使社長決定將公司轉型,建立自有品牌

    西元 1954 年,旭光學發表 Asahiflex IIb(隨後才發表Asahiflex IIa);這是一台反光鏡可以即時自動反彈的單反機身,奠定 Asahiflex 的歷史地位,也讓相機業界真正注意 135 單反的潮流,也是日本相機工業其後成為世界霸主的濫觴。

 

二、TAKUMAR 與 PENTAX 的命名:
    由前文可知,TAKUMAR 是旭光學公司社長 - 松本三郎,為了紀念他的叔父梶原琢磨而命名,『琢磨 』二字的拼音即為 takuma 。而 PENTAX 這個名稱,則是 VEB Zeiss Ikon(東德蔡司)曾在 1952 年註冊的一個品牌『 PENTAX 』其字源取自於五稜鏡 Pentaprism 與康泰時 Contax;但後來蔡司並沒有繼續經營 PENTAX 這個品牌,約 1957 年把它賣給了日本旭光學。
  
    西元 1957 年旭光學發表了重要的機身:Asahi Pentax(簡稱 AP),AP 機身改採 42mm 的螺牙接環,主因為 *M42 當時的廣泛通行,和加大口徑的空間可設計性;AP 並且採用了**固定式的五稜鏡取景方式、快速回彈反光鏡,在單反的可用性上立下里程碑...,並讓 PENTAX 這個過海的日本品牌,一戰成名!而旭光學之 TAKUMAR 品牌名稱,至此於是更改為 PENTAX 。

 

註1:
  世界第一台螺口單反機身是由德國的 KW 公司(Kamerawokwerkstatten Niedersedlitz),在西元 1938 年推出 Prakticaflex 機身,採用的是 40mm 口徑螺口。而東德 Zeiss Ikon 則在西元 1949 年發表了著名的單反機身,並且造成深遠影響,那就是:Contax S,因其採用了 42mm 螺口規格,並搭配採用五稜鏡、自動光圈機制、機上測光功能。
就在同年 KW 公司也推出了使用 42mm 螺口規格的 Praktica 單反機身,M42 螺口規格至此開始廣泛流行於歐美巿場。


註2:

  日本第一台五稜鏡單反機身為 Orion 公司的 Miranda T 機身,發表於西元 1955 年,
  但是 Miranda T 是一台可換式的五稜鏡單反機身。

 

(以上轉自 甲木誌維基百科 的補充資料,想瞭解更多可以到 Steven兄 的 甲木誌 閱讀完整文章)

 

===========================================================================

 

以下轉貼 維基百科 關於takumar 和 pentax 的文章,雖沒像 Steven 兄寫得如此完整,但無魚蝦也好,至少應該可以幫助看這篇文章的朋友瞭解了….

 

現在一般人所熟知的相機製造商Pentax前身為設立在東京大塚的旭光學工業合資公司(創立於1919年11月,以下簡稱為旭光學)。創業初期的旭光學並不生產相機,而是間製造眼鏡鏡片的公司,之後開始製造電影放映鏡頭,1931年開始與小西六(之後的Konica)以及千代田光學精機(之後的Minolta)合作,為其相機設計、生產鏡頭。後來由於隨著日本的軍國化以及戰爭的關係旭光學開始為軍隊生產軍需品。戰爭結束時,失去了工廠及大部分員工的旭光學實際上已經是解散狀態。當時的社長松本三郎帶著所剩無幾的員工與新進員工希望重建公司。戰後的旭光學,靠著雙眼望遠鏡的鏡片加工重新站穩腳步。1948年5月,搭上日全蝕觀測風潮於北海道推出的低價望遠鏡獲得了市場極大的迴響,進而使社長決定將公司轉型,建立自有品牌。旭光學從此開始製造雙眼望遠鏡,並為三和商會的迷你相機生產鏡頭。該兩項產品都在市場上大受歡迎,而這次成功更使旭光學邁向另一個階段的挑戰。

  • 1919年:成立旭光學工業合資公司
  • 1938年:設立旭光學工業股份公司(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Asahi Optical Co., Ltd)
  • 1952年:第一部日本產35釐米單鏡反射式相機(單眼相機)「Asahiflex」開始販售
  • 1954年:搭載獨自開發「反光鏡快速歸位」技術的「Asahiflex II」開始販售
  • 1955年:設立日本國內販售公司「旭光學商事股份公司(已於2005年4月與Pentax合併)」
  • 1957年:日本第一台搭載光學五稜鏡的單鏡反射式相機「Asahipentax」開始販售
  • 1960年:以獨立開發的「反射鏡快速歸位」技術獲得「第二屆科學技術廳長獎」
  • 1962年:為作為對歐洲的銷售據點,於荷蘭設立了Pentax Euro n.v.銷售公司
  • 1964年:開始販售具備TTL測光的「Asahipentax SP」
  • 1967年:於東京·西麻布開設了日本第一間相機博物館(1993年移往益子事業所)
  • 1968年:於栃木縣設立益子工廠(現在的益子事業所)
  • 1969年:中型單鏡反射式相機「Asahiflex 6x7」開始販售
  • 1971年:於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 1972年: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CDR上市;進入眼鏡市場,販售「SMC PENTAX眼鏡鏡片」
  • 1973年:海外生産工場、旭光學(國際)有限公司(現在的Pentax香港)在香港設立;進入資訊設備產業,販售自動製圖機「Photoplotter」
  • 1977年:進入醫療器材產業,支氣管光纖內視鏡「FB-17A」發表;進入工業設備製造業,電腦設計系統(P0ENTA CAD System)發表
  • 1978年:於加拿大設立PENTAX Canading
  • 1979年:於英國設立PENTAX UK
  • 1980年:紀念創立60周年,最高級單鏡反射式相機「PENTAX LX」發表
  • 1981年:世界第一個創下單鏡反射式相機累積升產量達1,000萬台的紀錄;於東京新宿開設「PENTAX FORUM」;於法國設立「PENTAX FRANCE」;世界第一台TTL自動對焦單鏡反射式相機「PENTAX ME-F」開始販售。
  • 1982年:分別於瑞士、瑞典與芬蘭設立「PENTAX SWISS」、「PENTAX FINLAND」。
  • 1983年:進入新陶瓷領域,發表人造牙根「アパセラム」。
  • 1984年:發表中型單鏡反射式相機「PENTAX 645」。進入輕便相機領域,發表「PENTAX PC35AF」。
  • 1985年:發表日本最早的「Apatite骨骼填補材料」。
  • 1986年:領先世界發表搭載變焦鏡頭的輕便相機「PENTAX ZOOM70」。
  • 1987年:領先世界發表內建TTL閃光燈的自動對焦單鏡反射式相機「PENTAX SFX」。跨入電子內視鏡產業,發表各種搭載CCD感應器「PENTAX VEDIO ENDOSKOP」。
  • 1988年:開發可做成任何造型的人造骨材料。
  • 1990年:於菲律賓設立相機工廠「ASAHI OPTICAL PHILIPIN(現PENTAX PHILIPIN)」。
  • 1994年:開發磁光碟用色收插補正物鏡。
  • 1995年:於越南設立光學產品工廠「PENTAX VN」。
  • 1997年:發表數位相機「PENTAX EI-C90」,同時發表世界第一台擁有自動對焦的中型單鏡反射式相機「PENTAX 645N」。
  • 2000年:開發,並成功量產世界第一個回折型DVD/CD互換複合鏡頭。
  • 2002年:公司名稱由「旭光學工業有限公司」(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變更為「PENTAX股份公司」。推出搭載液晶螢幕的數位相機型雙眼望遠鏡「PENTAX DIGIBINO DB100」。
  • 2003年:與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共同設立開發中心。發表搭載了「滑動透鏡系統」的數位相機「PENTAX OPTIO S」。利用網際網路發表各種有聲產品的服務「Globalvoice」開始。發表數位單鏡反射式相機(簡稱DSLR)「PENTAX *ist D」。於中國設立「PENTAX上海」。
  • 2006年:發表數位式單鏡反射式相機「Pentax K10D」。
  • 2006年:總裁浦野文男宣佈將與光學玻璃製造大廠豪雅(HOYA)合併,但該合併案在股東的反對下失敗。
  • 2006年:推出機身內建防手振(Shake Reduction,簡稱SR)的DSLR——K系列(K100D、K10D)
  • 2007年:推出支援內建超音波馬達鏡頭,並搭載除塵系統的「PENTAX K100D Super」。同年,為紀念K10D獲得「Camera Grand Prix 2007最佳相機」推出「PENTAX K10D Grand Prix Packaging」。
  • 2008年:推出「PENTAX K200D」與「 PENTAX K20D 」,並於2009年推出機身與電池手把都採用鈦合金色彩塗裝的「PENTAX K20D Titan Premium Kit」。
  • 2008年:3月31日,HOYA合併成為HOYA旗下的複數事業部。
  • 2008年:推出世界最小的內建APS-C型感光元件DSLR——「K-m」。於2009年推出限量的「K-m white」與「K-m olive」。
  • 2009年:推出首次搭載動畫錄影功能與金屬機身的「PENTAX K-7」。
  • 2009年:推出世界上首次擁有多達100種機身塗裝組合的「PENTAX K-x」。
  • 2010年:推出搭載有效畫素達到4,000萬畫素的大型CCD感光元件的中型DSLR相機「PENTAX 645D」。

 

 

M42螺牙鏡頭(M42 screw mount lens)

M42接環系統是在1940年代由德國相機生產商「Kamera-Werkstatten」所研發,後來許多世界上許多相機品牌如Carl Zeiss、Chinon、Cosina、Enna、Fujica、Kilfitt、Mamiya、Pentax、Ricoh、Rodenstock、 Schneider、Schacht、Voigtlander、Vivitar、Yashica(依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等廠商不約而同地採用,並積極地參與生產該接環規格的鏡頭產品,因此只要同屬於是螺牙機身都可以不用轉接環而輕鬆直接裝上屬於使用M42的機身。該接環規格的特點在於以內徑42mm的螺牙作為接環,擁有較早期所熟知的M37接環更大的口徑,因此更利於光學品質的提升。但發展到後來,各廠開始在接環中加入獨自的功能,以及部分相機的反光板長度不一的關係,使得即使擁有通用的螺牙接環也未必能夠互相通用。而各廠加速發展能夠快速裝卸的插刀式接環以及自動化的發展,更加速M42鏡頭也亦日漸淡出攝影器材市場。

  1. Takumar 系列鏡頭   
  2. Auto Takumar 系列鏡頭
  3. Super Takumar 系列鏡頭
  4. SMC Takumar系 列鏡頭
  5. =========================================================================

關於鏡頭上面的鍍膜分辨:

Takumar:(1957-1962) 單層鍍膜。
      ↓
Auto Takumar:(1958-1962) 半自動機身用,單層鍍膜改良。
      ↓
Super Takumar:(1962-1971) 全自動機身用,單層鍍膜,但晚期 1971 左右有多層鍍膜。
      ↓
Super Multi Coated Takumar:(1971-1976) 正式進入多層鍍膜時期,簡稱 S-M-C Takumar。
      ↓
SMC Takumar:為 S-M-C Takumar 晚期版,鏡身用料有部分簡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