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攝影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 Ann的媽每個星期都會去上一次攝影課,課程主要是以生態攝影為主,由曾獲國際攝影十傑的攝影大師 蔡孟興 為學員上課,雖然我非正式學員,但是偶爾也會跟 Ann陪 Ann媽一起去上課,這次目的地安排在我從未去過的鳳凰谷鳥園。

IMG_4632

 

 

IMG_4560

↑ 前幾天還下著雨,沒想到這篇南投出現了30度的高溫,猶如夏天,早上 8點43分,老師指揮協助我們停好車後,在商店街集合,開啟了今天攝影課的序幕。

 

 

IMG_4561

↑ Ann 和 Ann媽 倆走在前面,我走在後面。

 

 

IMG_4570

↑ 蔡孟興 老師,曾獲世界攝影十傑,雖說是大師級人物,可是卻十分沒有架子,幽默豐趣,對生態十分有研究,他學識非常淵博,懂得很多,像個活字典般,很少有被學生問到不會的昆蟲植物,說他是個生態癡一點也不為過,為了紀錄而養過許多種昆蟲,為了拍羽化曾多少個夜晚如癡如狂的等待,他對生態的熱愛和瞭解如同他攝影的功力一樣屬於pro級的。老師描述在非洲的生態攝影,還提到要躲獅子之類的,我以為老師是在講電視畫面,沒想到Ann說那是老師親身的經歷,真的十分讓人敬佩。 (畫面中老師正跟學員們講解,幽默的風格讓學員覺得十分生動,偶露出輕鬆的微笑。

 

 

 

 

IMG_4562

↑ 這學期攝影課非常多人,除了新同學外,很多是舊生;再加上從 江村雄 老師那邊跳過來的也有十幾人,據說是因為羨慕蔡孟興 老師這班可以到處去拍照,不但可以接觸大自然,又可以在邊攝影邊認識生態,感覺較為生動。其實我在未接觸蔡老師之前,較早聽過 江村雄 老師的名氣,還曾想過去上江村雄老師的攝影課,透過Ann媽參與員林社大的機會下,接觸了蔡老師才開始對生態攝影感興趣。

 

 

 

IMG_4563

↑ 今天到鳳凰谷鳥園來上攝影課,Ann媽說之前都是在外圍上課,這次是第一次走進園內;看來我非常 lucky,第一次跟來鳳凰谷就能進去參觀,也走了傳說中的好漢坡。

 

 

 

IMG_4566

 

 

 

 IMG_4568

↑ 從右邊唸到左邊「松鶴園」。

松鶴園於民國八十六年興建 , 二樓房面積約720平方公尺 , 配合周圍約6000平方公尺之小型植物園 , 園區內種植松柏等約三百種以上植物 , 二層樓房極具特色 , 規劃展出有關全世界十五種鶴類之分布、生態及鶴與中國文化等十一項單元:
單元1 介紹世界鶴類的分類及特徵與族群分布
單元2 以鶴類實際體型大小,與參觀者比較身高
單元3 丹頂鶴繁殖區生活情景
單元4 黑頸鶴渡冬區生活情景
單元5 介紹鶴的內部構造及鶴的發聲與性別的判斷
單元6 魔幻劇場
單元7 介紹中國人與鶴文化、皇宮、宗教之關係
單元8 鶴生存所面臨的威脅與鶴類種群數量
單元9 介紹世界對鶴類保育法令及保育區
單元10 鶴類的各種行為
單元11 在電腦遊戲中獲得鶴類各種知識

 

 

 

IMG_4589

 

 

 

 IMG_4592

↑ 左邊這棟建築物是鳥園的入口處,綠意盎然頗有生趣的感覺,也挺適合當人像攝影的背景,不過Ann早就跟著老師跑到裡面去了,我的專屬Model 不見了 ‧v‧|||

 

 

 

既然是到「鳥園」了,好歹也要拍些鳥來交作業是吧?

 

 

 

IMG_4564

 

 

 

IMG_4565

 

 

 

IMG_4573

↑ 我們一靠近,駝鳥便馬上靠過來,不曉得是因為遊客多了習慣了,還是對人們經過感到好奇?感覺最好不要離太近,等等帽子被咬走… 0.0”

 

 

 

IMG_4580

 

 

 

IMG_4576

 

 

 

IMG_4579

 

 

 

IMG_4615

 

 

 

IMG_4632

 

 

 

IMG_4649

 

 

 

IMG_4645

 

 

 

IMG_4694

 

 

 

平時我對生態攝影很少涉獵,沒特別買生態專用鏡,通常用 Sigma 17-70mm F2.8-4 OS Macro 一鏡走天下,但是17-70mm OS 這顆拉到70mm 端,最大放大倍率也才 1:2.7,真的要拍生態來說,真的不太夠,所以這一天我帶了 Asahi Macro-Takumar 50mm f/4 1:1 Macro Lens 這顆鏡頭出門,這顆 1964年的老鏡的散景我覺得非常美,成像也很清晰,唯一的缺點就是透過轉接環接在 Canon EOS 數位相機上,只能手動對焦。使用手動對焦拍攝靜物倒還能勝任,但是要拍像動態的瓢蟲追焦,可真是考驗拍攝者的功力,我的手動對焦真的還得多練,拍了許久仍拍不到幾張滿意的照片…

 

 

 

Asahi Macro-Takumar 50mm f/4 1:1 Macro Lens

http://www.dangphoto.net/50f4.htm (圖片來源)

Takumar 50mm  F4

↑ 這顆鏡頭便是  Asahi Macro-Takumar 50mm f/4 1:1 Macro 是一顆少見的微距老鏡,產於 西元1964 年。

 

 

 

IMG_4728

Asahi Macro-Takumar 50mm f/4 1:1 Macro  散景真的很漂亮,難怪這顆鏡頭的散景擁有奶油散景的美名。

 

 

IMG_4744

↑ 奶油散景意謂著像奶油一樣暈散開來的糢糊散景,而向對於奶油散景的為二線性散景,球面像差修正過度就容易出現二線性散景,二線性散景有點像近視閃光般出現有輪廓的疊影,特別容易出現於雜亂背景的照片。( 二線性散景 ex: Canon EF 70-200mm F4L IS / F2.8IS;Canon EF 24-105mm F4 L IS。 奶油散景 ex: Canon EF 85mm F1.2 L; Minota 135 STF F2.8 ﹝T4.5﹞)

 

 

IMG_4785

↑ 這張是瓢蟲交配的裁切圖,春季是發春之季。
當學員想用 Nikon 機身裁切照片的功能裁切掉照片中不想要的部分時,蔡孟興老師認為裁切即失去攝影真實的意義了,曾經在蜂鳥網看過中國知名攝影師 王笑飛 於受訪中提到:名家作品基本沒有再裁剪的餘地,主要是攝影名家很重視構圖,照片的好壞構圖佔了一半。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探秘VOUGE酒店摄影师的幕后--蜂鳥網  

  雖然名家均不約而同的指出照片不要裁切,但是對我們這種小菜手來說能夠更清楚的拍到想要的影像,裁切一下又何妨?當然這是指不參加攝影比賽的情況下,若欲參賽則又不同了。據說社大課程學期結束後,老師會和學員的優良作品一起寄到國外去參賽,若是以參賽的作品而言,對於照片的要求當然較為嚴謹了。

 

 

IMG_4798

↑ 鬼蛛,使用 Sigma 17-70mm F2.8-4 Macro OS 的 70mm 端拍攝,物距 37cm。

 

 

IMG_4802-1_1

鬼蛛,鏡頭:Sigma 17-70mm F2.8-4 Macro OS , 70mm 裁切。

 

 

 

IMG_4827-1

銀腹蛛,鏡頭:Sigma 17-70mm F2.8-4 Macro OS , 70mm 裁切。

 

 

IMG_4838

銀腹蛛,鏡頭:Sigma 17-70mm F2.8-4 Macro OS ,63mm F5.6, 1/60s , 物距 30cm。

 

 

IMG_4844

↑ 銀腹蛛,鏡頭:Asahi Macro-Takumar 50mm f/4 ,F5.6, 50mm , 1/60s, ISO 800。

 

 

IMG_4846

↑ 銀腹蛛,鏡頭:Asahi Macro-Takumar 50mm f/4 ,F5.6 , 50mm , 1/60s, ISO 800。

 

  以上昆蟲的部分皆為手動對焦,前者有云拍生態要先練好手動對焦,以前還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才知道在自動對焦系統有時後會跟不上昆蟲、飛鳥..的速度,且拍攝時趨於鏡頭本身的最近對焦距離時,常常往前一點就對不到焦,往後一點又不知道要退多少,這時手動對焦似乎比自動對焦來得直覺許多,且自動對焦鏡頭若沒支援全時手動 (ex: Sigma 17-70mm F2.8-4 Macro OS),無法在對焦後直接進行微調,要先將AF轉成MF,這點也挺不方便的,容易出現更不上速度的情況。

  另外回家檢討照片時,才發現ISO開 800 仍然太高,雖說環境光源有些不足,但是上腳架後仍然可以放慢快門速度,縮光圈到 F8 來拍攝,曾看到 嘎嘎昆蟲網 的站長拍攝昆蟲時常喜歡用 F11 來拍攝,主要原因應該是景深的關係,F11 才能增加景深的範圍,讓景深不至於淺到影響到被攝物。而蔡老師也曾說過,在拍攝時主體要拍得非常清楚才算是一張理想的照片,且清晰的程度要連每根毛都一清二楚,要大家盡量作到那樣程度。

  這次跟去上課又有幾樣新的收穫:
1. 50mm 微距老鏡,在拍攝瓢蟲時沒有 100mm 方便,鏡頭要逼得很近才能有較佳的效果,但逼得太近怕會驚動到昆蟲,如常拍生態者,可能要添購一隻 100mm 左右的微距鏡會比較方便 (ex: Canon EF 100mm F2.8 L IS)。

2.原以為我所使用的腳架勉強可用,但是當我用LiveView螢幕放大來進行對焦時,才發現當直幅構圖時,我的腳架並不是相當可靠,得先設定預讀十秒拍攝腳架才是真正停止晃動,如果使用快門線應該可以更快速些;因為像機調整好角度構好圖要拍攝時,腳架仍有非常微弱平時不易查覺的輕微晃動,這時後腳架好壞差別相當大,由此可知為何學員們的腳架會一個比一個粗壯了。

3.輔架,拍昆蟲時常摘片植物讓昆蟲停在上面,這時需要輔架來固定幫助拍攝,生態攝影班的學員通常都會準備。

4.環燈,有時後偏暗時或為了讓昆蟲更清楚的成現,環燈是有必要的 (我沒有環燈,只有閃光燈跟手電筒 不知道能不能取代環燈?)。

 

  每種攝影領域都有較難的部分,人像攝影要學控製光影和個人特質及場所背景;生態攝影還分飛禽、走獸、昆蟲一樣要認識生物特性;風景攝影要掌握天氣動向掌握晨昏,研究地形;人文攝影要瞭解故事背景生活意義,更要學習攝影語言…  每項都有許多學問在裡面,這也許是攝影有趣且讓人著迷的地方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